7月23日
火车哐当哐当晃了一整天,窗外的景像被拉成流动的画。从出发时的晨光熹微,到中途穿过成片的稻田,再到傍晚望见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山峰,每一幕都在提醒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车厢里堆满了带给孩子们的书本和文具,邻座的阿姨听说我们去支教,硬塞来一袋自家种的芒果,说山里孩子少见这个。夜里裹着薄被靠在窗边,听着铁轨与车轮的撞击声,竟生出些莫名的期待——那些扒着门框望我们的眼睛,会是什么模样?
7月24日
清晨抵达桐棉镇时,露水还挂在路边的茅草上。校长带着几个村民来接我们,三轮车在石子路上颠簸,竹筐里的教具叮当作响。放下行李就扎进开营仪式的准备里,孩子们搬来的小板凳高矮不一,却被排得笔直,有个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偷偷把野菊花插进我空着的矿泉水瓶。
开营仪式的红旗刚升起,就有孩子怯生生地唱起来国歌,跑调的声音里满是认真。下午的破冰活动最是热闹,”名字接龙”时才发现他们的名字里藏着山与水:阿峰、溪溪、岩松。玩”老鹰捉小鸡”时,原本拘谨的男孩突然拉着我的衣角喊”老师当母鸡”,阳光落在他们汗湿的额头上,亮得像撒了把星星。
7月25
自然课的黑板刚画好变色龙,阿峰就举着竹篓冲上来:”老师你看树蜥!”小家伙绿得透亮,趴在篓边歪头看我们,惹得全班围着尖叫。教他们折纸时,溪溪总把纸角折得歪歪扭扭,却坚持要给我折只”会飞的纸鸟”。
傍晚把投影仪架在操场的老槐树下,幕布一拉就成了露天影院。放的是《地球脉动》,当镜头切到热带雨林的变色龙时,孩子们突然集体”哇”出声,岩松拽着我的袖子说:”老师,我们山里也有会变颜色的虫子!”夜色漫上来时,有孩子把晒干的野核桃塞进我手里,说”看电影要吃这个才香”。
你们带去的是知识,是陪伴,更是一种从山外吹来的温柔风。而他们回赠的,是最纯粹的信任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