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共赴成长
8月3日,我,一个土生土长的钦州人,却从未踏足过钦北区。我来自钦州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今日下午,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我沿着山间蜿蜒曲折的小路,驶出了县城,送我前往支教点。一路上,我的内心满是忐忑。毕竟,我的队友们皆来自985、211名校,而我仅仅是一所二本院校的学生。抵达支教点,校长正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喝着奶茶闲聊。眼前的这所学校,与我先前想象的截然不同,大家相处得意外融洽,仿佛是相识多年的挚友。然而,住宿安排却出了点小状况。最初分配的宿舍里,上下床的床架松松垮垮,我刚一上去,床便晃个不停,吓得我赶忙下来,生怕它随时会塌掉。校长和老师们赶忙找来锤子修理,可依旧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们为我重新安排了一间宿舍,让我独自居住。
收拾好行李后,我们前往陈大哥家吃饭。那顿饭格外丰盛,扣肉与白切鸡摆上餐桌,这可是广西招待贵宾的拿手好菜。更让我惊喜的是,钦北区的土话与灵山话十分相近,瞬间,一种回家的温暖感觉涌上心头。我深知,此次支教,是我深入了解家乡教育的一个珍贵契机。
8月4日,凌晨一点,我还在为早上的主持稿忙碌着。由于嘉宾人员有变动,我不得不与队长反复调整内容。新环境让我有些认床,再加上天气炎热,宿舍没有风扇(好在我从家带了一个),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热水。早上六点多,我便早早起床,七点去打扫落叶,为开营仪式做准备。八点二十几,小学生们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有几个孩子特别积极,主动帮忙打扫落叶,还热情地和我们聊天。
作为主持人,我其实并没有时间熟读稿子,站在台上时,紧张感油然而生。这时,老师走到我身边,轻声给我提建议:“可以大声一点,读慢一些。”毕竟稿子准备得有些仓促,我表现不佳也在情理之中。来参加的领导众多,他们都很优秀,是我大学期间难以接触到的。其中还有几位灵山老乡,再次听到熟悉的土话,那种亲切感,就像回到了家中。
这里的小学生活泼又健谈。有两个小男孩骑着自行车来学校闲逛,看到我们便说:“老师,我们专门来找你的。”其实估计是他们乱逛时刚好碰到我们俩,因为其他队员都去吃饭了。随后,他们转身回家,给我们摘来了家里的龙眼,还骄傲地说:“这是我们自己家用动物粪便浇灌出来的,特别甜!”接着,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起和朋友、家人的趣事,我静静地倾听,仿佛成为了他们同龄的朋友。这或许就是我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原因吧,我喜欢和孩子们相处,聆听他们独特的故事,也渴望能助力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晚上,我们开了座谈会,清华博士、书记等大领导对我们关怀备至,询问我们的就业规划,并给出宝贵意见。那一刻,大家仿佛凝聚成一个团结的集体,闪耀着温暖的光芒。我坚信,这次“壮苗计划”定会为我带来别样的人生体验。
8月5日,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上午,我们先开展破冰行动。报名时,小朋友们写字较为潦草,点名分班时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六年级有个特殊的女孩,因智力原因,她极度社恐,难以开口说话,或许有些小朋友不喜欢她,这让她有些害怕。原本按年级分班,但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我将她分到了低年级一班。分好班后,我带着一班的小朋友下去玩游戏,击鼓传球、桃花朵朵开、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孩子们热情高涨,支教队员们也参与其中,一同感受这份快乐。我巧妙地以国宝熊猫为例,告诉小班的同学,那个女孩就是我们班的“班级国宝”。活动中,大家纷纷和“国宝”牵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而那个小女孩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想,这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吧。
在这几天的支教时光里,我收获了温暖、感动与成长。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与孩子们共同书写更多美好的故事,为他们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