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一“覃”方觉夏深

覃塘支队 梁丹丹

 

荷韵覃塘。

初到覃塘,只觉山层层叠叠,云抱山而长,不禁畅想为期两周的支教生活,却也隐含着担忧。

我们由15人组成一个壮苗计划小支队,充分发挥着自身特长,为一百多位学生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更期盼不忘初心,能得到收获与成长。北京,广西学子为着同一个目标——给我们家乡带去希望与色彩。

目前进行了四天夏令营课程,每天都掺杂着苦与乐,生活充实而有趣。我们开设了知识与实践的各类课程,首先进行了破冰活动,原本沉寂的课堂上笑声不断。孩子们由几所中小学的部分汇聚成两个班级,成为我们的“小苗苗”。“大苗苗”手把手地教“小苗苗”们在纸上进行“80天环游中国”的趣味绘画课,沉浸式的观看历史电影让孩子们感悟华夏文化与历史,更有跨文化课程与历史文化课程丰盈孩子们内心世界。特别是在心理活动课上,孩子们用文字和简单有趣的画图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们多彩的内心世界。我看到,一张图画中有个栩栩如生的小章鱼,章鱼足弯弯绕绕,每条章鱼足旁都写着一个写着一个烦恼:“学习”“长大”“朋友”“父母”……我惊叹于孩子们的作品的表现力,惊喜于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更让我感动的是,家长和同学,老师们之间的配合,让我们的课堂和壮苗工程得以完整展现,展现着属于华夏少年的生机活力。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带着同学们温故知新六年级上册学过的一篇散文——《丁香结》,并带领大家探寻人生的“结”与“解”。孩子们在交换到其他同学的“结”之后分享了他们的“解”与鼓励的话语:

“我常常烦心于人际交往,性格内向,没有朋友,这是我的“结”。

“主动与周围人交流,如果实在交不到朋友就一个人。因为强者总是独立的。”这是她的解。

“鞋被雨打湿了,未干,很难受。”

“你回去的时候可以不用躲水坑,可以尽情踏水坑。有时候把问题趣味化,也挺好的。”这是他的解。

一股暖流似泉水般涌进心里。我和其他老师们惊叹于孩子们心中迸发的强大的独立性,也感动于他们将问题“趣味化”的童心,许多孩子悄悄表达出自己的烦恼,又小大人似的给出同龄的朋友许多富有内涵又深入人心的话语。

最后,我让孩子们念出我送给他们的话: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灿灿亦漫漫。”

“请大家给自己鼓掌。”我说。

大家都笑着,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

在奔走于两个班级拍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位老师经过细心备课后呈现出来的生动有趣的课程,看到了为不断拓展学生创造力而设计的的特色实践活动,看到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看到了同学们展露的笑容……一种自豪感掺杂着感动充盈着我的内心,于是我用镜头写下这些瞬间。

我们感叹落日余晖,感叹云雾缭绕。覃塘的风土人情让我心向往之,毛尖茶与覃塘特色跃于学生画上,动力拼装小汽车在课堂上跑起,群山描摹云的轮廓。村庄星星点点的光点亮夜色不似城市的繁华,与之相反却更令人神往。

穿过雾霭远山重重,是希望之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