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诗——怀揣诗人之梦》(林丹敏)

动车一路向南,载着八月的暑气与我们的期待,我们于 8 月 3 日抵达弄坤村海基希望小学。自此,我和队友们的十二天支教之旅正式拉开序幕。

短短四天,孩子们眼中的羞涩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愈发灿烂的笑脸。起初见了老师便会悄悄跑开,如今下课铃一响,便会围上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那些天马行空的问题里,藏着孩童世界最纯粹的好奇与想象力。

这几日,我给两个班的小朋友们上了拼贴诗课。课前做了不少准备,把剪好的素材分类整理,又备齐了剪刀、贴纸、彩纸和双面胶,只盼着能让他们在动手的乐趣里,感受文字拼接的奇妙。果然,一听说要分组创作,教室里立刻炸开了。或许是对 “自己动手” 的天然期待,又或许是对课本之外的课堂藏着隐秘的向往。

等我讲完拼贴诗的起源与特点,各组领了材料开始创作时,却有了片刻的安静 —— 大部分孩子都对着散落的素材犯了难,小手捏着剪刀,眼神里满是 “该从哪里开始” 的茫然。那一刻,我心里悄悄泛起一丝慌张,怕这堂精心准备的课,最终没能走进他们心里。

但很快便定了神,知道该是考验随机应变的时候了。我走到每个小组中间,拿起素材一点点举例子:“你看用‘大象’‘魔法’‘过独木桥’三个词拼在一起,是不是像在说一个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

一遍又一遍的举例里,孩子们眼里的疑惑渐渐散开,像被风吹散的晨雾。每次讲解完,就会有同学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小手动起来,翻找素材的沙沙声里,课堂渐渐从喧闹归于安静,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连窗外的蝉鸣都仿佛轻了几分。

下课铃响时,几乎全班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拼贴诗作品。那些歪歪扭扭的拼贴里,藏着“乌龟给蜻蜓讲故事”之类的句子,稚嫩却充满灵气,像从泥土里冒出的小芽,带着让人惊喜的生命力。

晚上我在查寝时,一个睡在上铺的小女孩把我叫住,说:“老师,我好喜欢拼贴诗。” 大山里的晚风穿过走廊,带着他们的声音轻轻荡开,我忽然觉得,这便是支教里最珍贵的时刻 —— 不是教会了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某个瞬间,真切地爱上了创造的快乐。

夜色漫上来时,想起那些沾着彩纸碎片的小手,和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光,便觉得这趟向南的旅程,早已被赋予了最温柔的意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