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周的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敏阳小学支教调研活动已落下帷幕。这段经历,于我而言,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或社会调查,它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一次对教育现状的近距离观察,一次对自我认知的重新审视。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看见:基层教育的光影交错
1. 硬件改善与资源匮乏并存:可以看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孩子们的读书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学习硬件的缺乏与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学生的教育情况仍然恶劣。一位老师兼任多门学科、多个年级教学任务的情况普遍存在。
2. 纯真渴望与视野局限同在:支教地区的孩子们并非具有对于学习的渴望与保持对于学习的激情,相反地,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或者说由于自身的家庭情况使得孩子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知识面相对狭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明显短板。许多孩子缺乏课外阅读习惯,对未来的想象也常常局限于身边有限的认知。
3. 家庭教育支持的巨大差异:调研中发现,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变量。部分家长(尤其是外出务工返乡或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非常重视教育,积极配合学校。但更多家庭面临现实困境: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普遍),隔代抚养力不从心;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认为“读书无用”或“小学毕业即可”;家庭经济压力大,难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辅导支持。家访中,一些孩子独自承担家务、照顾弟妹的场景令人心酸。
支教调研,是一次“看见”真实的过程,也是一次“思考”根源的旅程,更是一次“成长”蜕变的契机。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变命运,不仅仅是对个体而言,更是对乡村、对国家未来的深远影响。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我相信,汇聚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持续关注、理性探讨、积极行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终将绽放出更多希望的鲜花。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永远铭刻于心,指引我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