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总结(韦秋雨)

2025年8月8日,我们全体成员去往陆吉顺和韦钟翰同学家进行家访。

第一站是陆吉顺同学家。吉顺的爷爷奶奶热情招待了我们,在家访中,吉顺表现得细心懂事,与在学校活泼好动的样子有所不同,安静地陪在爷爷奶奶身边。吉顺平日在学校开朗、懂事、活泼,课上积极举手互动,课下常找老师交流。每个志愿者都非常喜欢他。

这是吉顺第二次参与壮苗计划,暑假家人大多外出旅游,他因知道志愿者会来而选择留下参与,也陪伴爷爷奶奶。

随后我们来到韦钟翰同学家里。从钟翰妈妈口中我们了解到钟翰大部分时间住校,周末回家。在电子产品管理方面,钟翰周末才使用电子设备,家长提醒使用时间过长后会及时停下。钟翰家长理解、放心孩子,尊重其想法,也会主动关心和教育孩子,钟翰也懂事且聪慧。

2025年8月12日,我们部分成员来到了韦瑞榜,韦瑞峰,韦瑞运同学家里进行家访。

 瑞榜,瑞运,瑞峰三人是堂兄弟,家访人员到访时,瑞峰正在帮爸爸妈妈做手工活,妈妈热情搬椅招待,爸爸买水塞给家访人员。

我们与瑞峰妈妈交流了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做手工品以计件的方式卖出去、家庭组成为爸爸妈妈瑞峰还有两个姐姐;妈妈说瑞峰懂事、常帮家里干手工活,感到十分欣慰。

瑞榜的姐姐是都安高中高一学生,正好是我的同校学妹,我们进行了交流,希望能够给他给她奋进的力量。

瑞运的爸爸爱笑,用流利的壮话热情与志愿者交谈,讲述家里有一个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哥哥和妈妈姐姐。对志愿者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及对瑞运成长的期许。

通过此次家访,支队成员看到了孩子们在学校之外懂事、善良、淳朴的一面,他们在大山中肆意生长。大家坚信,未来孩子们会走出瑶山、走向世界,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同时,家访也让教育超越书本与课堂边界,成为温暖而坚韧的力量,滋养着孩子们的童年。

关于AI 使用情况总结

在此次家访过程中发现,AI 在农村地区并不普及。仅高中生、大学生对 AI 有一定认知,如韦瑞榜的姐姐作为高一学生,了解并使用的 AI 只有豆包,平时仅用其进行画画等创意性活动。而对于父母乃至祖辈来说,对 AI 了解很少,甚至没有听说过。

我在上人工智能课程的时候也发现,小班二到四年级的同学,对于人工智能的概念仅限于变形金刚里的机器人;大班的了解比较多,但AI软件仅仅认识豆包,像deep seek,chat GPT,会因为他们的英文名字而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东西。为了让孩子们对AI有更深的理解,我为孩子们举行了一次辩论赛,论题是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让他们自己通过互联网或者在豆包上面查找资料准备比赛。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的来说,AI在这个地区并不普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