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总结(张肖丽)

本次调研聚焦学生家长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使用情况,同步关注学生家庭情况,日常表现,电子产品使用及家长教育引导方式以及家长对学校和夏令营的期待,通过对五名学生的家访式一对一访谈,围绕预设问题收集相关信息,经整理分析后形成本总结。

家长对 AI 的认知整体处于基础层面:少数家长知晓 AI 是人工智能,能列举语音助手、智能推荐等常见应用,但对技术原理缺乏了解;多数家长仅听过 AI 概念,不清楚其具体内涵及生活中的应用,其中年长祖辈因接触新兴技术较少,认知更为有限。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主要依赖新闻报道、手机推送或孩子提及,无家长主动通过专业书籍或课程学习相关知识。

家长对AI工具的使用呈现明显的场景分化:日常场景中,少数家长高频使用语音助手(如Siri、小爱同学)和智能推荐(如购物APP、短视频平台个性化推荐);教育场景中,仅个别家长偶尔使用作业批改APP、豆包等工具,生成式AI工具(如绘画、写作)的使用率极低。整体而言,AI工具在日常场景使用频率较高,教育场景应用较少,且多依赖学生自主操作,家长主动使用意愿不强。

家长对智能技术的态度有认可也有顾虑:多数家长觉得它能让生活更方便,比如节省时间、简化操作,对孩子学习也有帮助,像查资料更快捷;还有家长愿意试试新的智能学习工具,希望能减轻辅导孩子的压力。不过,大家也有不少担心,最主要的是怕智能工具给的信息不准,比如改作业出错、推荐的内容不合适;还有人担心孩子太依赖它,会变懒不愿自己思考,也有人怕用的时候泄露家里的私人信息。

学生家庭情况各有不同,多数由父母照料,部分则由祖辈看护(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氛围多比较简单。孩子们在家表现总体不错,大多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中一些还会主动分担整理房间、干农活等家务,不过也有个别学生做事拖沓,需要家长反复催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孩子和家人沟通起来没什么障碍,但很少会主动跟家长说说心里话。

学生使用手机的场景主要集中在学习辅助与休闲娱乐两方面,前者包括查阅资料、参与线上课程等,后者则涉及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在使用时长上,学生平日每天约1-2小时,假期时长略有增加。家长的监管以设定使用时间为主,例如规定完成作业后才可使用手机、睡前1小时禁止使用等;同时,家长注重引导学生区分手机的学习与娱乐功能,强调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家长对学校和夏令营的期待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核心诉求是传授更多知识,尤其重视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听说能力等学科知识的巩固与拓展;部分家长希望增加实践类课程,助力孩子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还有家长期待通过夏令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总结:认知层面,多数家长对 AI 有基础认知,但深度不足,仅停留在知道应用的层面,对技术原理和新兴 AI 工具如生成式 AI 了解较少,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使用层面,AI 工具的使用集中在日常便捷性场景,教育场景应用较少,且对 AI 教育工具的信任度有待提升,生成式 AI 工具的普及率极低。态度层面,整体对 AI 持中性偏积极态度,认可其便利性,但普遍存在对准确性、依赖性和隐私安全的担忧,影响了使用意愿。家庭与教育方面,多数学生在家表现良好;手机使用以学习和娱乐为主,家长监管方式大多相同;家长对学校和夏令营的需求高度集中于知识传授,同时关注实践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