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日记:邂逅一个大山女孩的成长故事

支教第一周周末,我们兵分四路,去四位同学家里家访,我这一行人要去的是一个初一女孩的家,她的名字叫梦芳。

梦芳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听课认真,却从来不说话。大多时候,她都是腼腆的、胆怯的,但总是以笑脸面对所有人。我想,她大概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孩,只是内向的性格让她总是表现得沉默。

走出校门,向芝了屯行进的途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树和坐在树下台阶上乘凉的人们。这里群山环绕,远远望去,山脊线就这样在晴空中画出一道流畅的线条,下面就是层层整齐的梯田,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并非此景。在这个屯里的人们,都穿着有苗族特色的服饰,阿婆们的衣服色彩亮丽、图案各式各样。大家都说着苗语,见到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民们都露出欣喜的神色和目光,奈何语言不通,所以只能以最淳朴的笑容来表示欢迎。这里的人们热情,动物们也很可爱,家家户户门前的小狗都咧着嘴,高高摇着自己的尾巴,或许这就是一个村的面貌,芝了屯就是这样一个满是质朴情感和民族特色的地方。

走过一条条小径,我们来到了一个木屋下,这大概是我们第一次真实地见到苗族木屋,它坐落在一个坡上,好似从土地里自然生长而出。这个木屋的木柱坚实,深深扎进土地里,向上延伸到撑起斜顶,褐色的木板纹理交错,向我们述说着岁月打磨后的温润。

走进这个木屋,了解梦芳的成长和梦芳家的故事。屋子里收拾得很整齐,梦芳的妈妈很勤劳能干,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是却给我们每个人以灿烂的笑;梦芳的弟弟是个爱玩手机的小男孩,我们刚到,他就躲起来了;梦芳的爸爸是一个常常外出务工的建筑工人,他的普通话在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修炼,与我们沟通无阻。梦芳妈妈忙碌着给我们摆了一桌子菜,其中最特色的,当属油茶。我们每人端着一大碗油茶,和梦芳爸爸聊起来。在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乡村里的孩子,目前最大的困难不是温饱,而是手机。梦芳爸爸虽然说话有些重,但看得出来,他和梦芳妈妈都热切地盼望着梦芳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女孩。而对于梦芳来说,青春期的别扭让她或许有点难堪,一切都好在,她会认真倾听我们说话,而我们此行,就是为了给梦芳底气,让她能在以后更勇敢地面对父母、面对学习和生活。梦芳的妈妈虽然听不懂我们的聊天,但是却会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我们,还一个劲地往我们手里拿些吃的,如此想来,梦芳的踏实质朴或许就来源于她的爸爸妈妈。

天气很热,木屋里却十分凉爽,为了不打扰梦芳家人休息,我们一行人告别了她家的小木屋。临走前,梦芳爸爸还让梦芳带我们去村里的泉眼,梦芳一家的热情不仅藏在一碗热乎乎的油茶里,还在于发自内心对我们来支教的欢迎。在回去的路上,阳光依旧,可我们的心里装着比来时更沉的触动。像梦芳一样的乡村孩子们,从大山里走出去,他们要克服各种物质条件上的困难,还有现如今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他们或许会挣扎,会胆怯,会内耗,但他们却在大山里用纯真和韧性,努力向上生长。我们更坚定了要在支教中给孩子们输入更多能量的想法,理解他们,给他们勇气,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和解决未来的困难。而他们的认真和质朴,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激励着我们,把更多知识和希望传递给这些在大山里成长着的幼苗,盼着他们长成自己的太阳,在未来的某一天,照亮自己,也照亮家乡的山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