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8月3日,十五个日夜倏忽而逝。初抵这座小乡镇时的种种陌生,在离别之际,竟悄然酿成了难舍的愁绪。无论是并肩同行的孩子们,还是淳朴温暖的乡邻们,都给予了我们支队莫大的支持与鼓舞,让这段旅程铭刻于心,难以忘怀。
初遇时,孩子们让支队心生压力。他们有的聒噪,有的顽皮,甚至有些行为不端,对老师们总带着几分漫不经心。我们深知需要时间管教他们,也曾板起面孔框定规矩。与城里的学生不同,这里的孩子们更像旷野上跃动的篝火,火星散漫却光焰灼灼,在夏夜的风中明明灭灭,不息地燃烧。
渐渐地,队员们收起了预设的评判。唯有放下成见,方能真正走近他们的世界。我们了解到他们各式各样的爱好:沉迷的短视频、热衷的游戏战场,网络上的热梗合集;也窥见了一颗颗小小心灵背后的不同境遇:友谊的矛盾、家庭的复杂,以及对未来的朦胧期许。孩子们的目光纯净无伪,师生间、朋友间的一份简单信任便足以融化所有隔阂。他们如此纯粹而直白,坚韧地拔节生长,在阳光下耀眼地奔跑、欢笑、喧闹。
结营那日,旗帜在晨风中轻卷。我们与几位同行老师,踏着乡间湿润的小径,叩开了几户孩子的家门。
我们围坐在桌旁,话题自然谈到了他们的学业。当问及这一程学习的收获,一个小女孩揉了揉惺忪的眼角,随即绽放出略带羞涩的笑容。她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数着点滴的进步:解开了困扰已久的难题、记住了更多的英文单词、第一次完整地做好了一幅手工作品……那份小小的成就感,在她微扬的嘴角边漾开,点亮了朴素的屋宇。
提及课业中那些顽固的“拦路虎”,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明亮的雀跃。他们七嘴八舌,带着特有的活力,谈论起那个“新朋友”——人工智能。“老师,它可灵了!”一个男孩语气兴奋,“就像有个懂好多好多的帮手在手机里。碰到想破脑袋也不明白的地方,把题目给它看,它总能讲给你听,有时画个图,有时打个比方,比干巴巴地讲解更有意思!”话语间,是他们对这跨越时空藩篱、指尖轻触即得的智慧伙伴的信任与新奇接纳。冰冷的算法,在这被晨光唤醒的乡镇,竟成了叩开知识之门的钥匙。
话题转向未来,屋内的光线似乎随着太阳的升高而更加明亮,孩子们眼中的光芒也随之跃动。“我长大了要做医生!”一个一直安静聆听、眼神却格外清澈的女孩子,忽然坐直身体,声音清亮而笃定。我们含笑追问缘由,她抬起头,脸上那份稚气未脱,却已带上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因为……做医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那“了不起”三个字,从她唇齿间吐出,没有繁复的修饰,质朴地表达出孩子心底最澄澈的向往——对扶危济困的憧憬、对生命尊严的懵懂感知,以及一份扎根于这片土地、朴素而坚韧的英雄梦想。
十五个日夜,如流沙过隙,终至话别时分。
十五个日夜,足以让一群来自城市的青年,在异乡的旷野与炊烟间,寻见最独特的风光,并从此将它烙印心田。
十五个日夜,仿佛一切都已悄然改变,又仿佛一切都回归了最初的模样……临行前,乡邻们淳朴的告别声萦绕耳际。我们一一回应,话语间是真诚的“感谢”与“珍重”。
我们要用双眼去见证,这十五天播下的种子如何在岁月里悄然萌发;我们要用心去等待,这丁当镇天空的清风、蝉鸣与篝火般的热情,如何携着它的清新与活力,一路蔓延——蔓延至我们足迹未及的远方,变成这浩荡世间永不褪色的珍宝。
丁当与我们,都将在各自的轨道上,向着更好的明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