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画语:十二日的永恒
八月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城厢镇敏阳小学斑驳的墙面上。初到那日,蝉鸣如潮,热浪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我抱着一摞画纸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三十多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望过来,突然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双向的启蒙。
第一节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画“我的家”。源霆的画让我心头一颤:歪斜的瓦房前站着三个火柴人,旁边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爸爸在广东”。他的同桌信阳却只画了一头水牛,解释说:“牛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些画作里藏着的,是城市孩子永远无法想象的童年。
绘画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画笔在扇面上涂抹,生怕浪费一滴颜料。欣悦画了一片稻田,稻穗低垂的样子和她弯着的脊背如出一辙。当阳光透过五彩的扇面在她脸上投下光斑时,我看见她眼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家访时,我看到了画纸之外的现实。清晨五点多,马家人就开始准备饭菜。当我们顶着烈日走到她家时,刚到村口,就看见荣岚牵着她口中的“白马王子”——一匹温顺的白马来迎接我们。马儿温顺地低下头,任由她抚摸鬃毛,眼神温柔得不像话。“老师快来看!”马荣岚兴奋地拉着我的手往后山跑。马家的田地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种满了玉米和甘蔗。“这些都是我和爸爸一起种的!”她骄傲地说,突然转头问我,“老师,你种过树吗?”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掰着手指数起来,“我种过一百多棵呢!”她骄傲地带我们参观她种的桉树,数着树干上的刻痕,每道刻痕都记录着树木的生长。当问及梦想时,她眼睛亮晶晶地说:“我要当老师,像你们一样!”
回到马家院子时,我们被眼前的阵仗吓了一跳。院子里支起了两张圆桌,桌上摆满了自家种的蔬菜、腊肉,还有早上现杀的土鸡。马妈妈端上自家酿的米酒,马爸爸执意要我们尝尝刚摘的九层皮果。饭桌上,荣岚的奶奶用布满老茧的手为我们夹菜,反复说着“多吃点”。马妈妈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没什么好菜,老师们将就吃。”后来我们才知道,为了这顿饭,马家人凌晨三点就起来准备了。这份质朴的热情,让简单的农家菜有了特别的滋味。
在敏阳的星空下,我们播下了艺术的种子。或许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发芽,就像荣岚突然问我:“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没等我回答,她又自信地说:“不来也没关系,等我当了老师,我来教他们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