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个人总结——谭佳欣

                                                                             以初心耕耘,用行动收获
作为弄坤小学支教点副支队长,我参与并统筹 12 天 “壮苗计划” 支教工作。这段旅程围绕思想引领、组织协调等多维度推进,在传递知识、陪伴成长中,实现乡村孩子与团队成员的双向奔赴,现将工作梳理总结如下。

一、锚定初心,明晰支教方向

本次支教我们队伍坚守四重初心:一是填补知识鸿沟,将多元知识带进乡村,拓宽孩子视野;二是守护心灵陪伴,以真诚温暖留守儿童,做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三是践行青春担当,以短期支教为窗,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困境;四是沉淀自我成长,扎根基层,体悟教育本质,明晰责任与坚守。12 天里,这份初心成为团队前行的动力,让每一步都饱含意义。我们在扎根乡村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教育的本质,沉淀对责任坚守的认知,让青春在服务中更有质量。                                     

二、多维推进,夯实支教实效

(一)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点亮心灯

团队层面,我协助队长组织岗前培训,通过分享乡村教育案例,让 “支教是双向滋养,而非单方面给予” 理念深入人心;每日复盘会聚焦 “当日为孩子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及时化解队员因条件艰苦产生的倦怠,持续强化支教初心。学生层面,我们开展 “梦想与坚持” 主题班会,讲述壮乡励志学子故事,引导孩子树立目标。我所开展的每一节课都会向他们传递“每一个人都闪闪发光,你们应该去看更高更广的世界,做想成为的自己。”的能量。记得有四五个大班的女生,课后私下和我说 “老师,我也想考县里中学,我也想走出去看看”,那一刻,我深知思想引领已在孩子心底播下希望种子。

(二)组织指挥:精细统筹,保障落地

筹备阶段,协助队长将团队细化为教学、后勤、安全组,制定每日日程表、应急预案,明确课堂突发状况、天气变化等应对流程,让工作有序推进。支教中,坚持每日晨会梳理当日重点,我每日空闲会巡查课堂,关注教学动态。发现手工课材料不足,迅速联系后勤组补充卡纸;察觉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建议老师穿插小游戏,灵活调整节奏,保障课程高效开展。

(三)协调沟通:搭建桥梁,凝聚合力

团队内部,时刻关注队员状态,调解教学理念分歧。组织 “星空夜谈”,让大家倾诉心声、分享感悟,增强团队凝聚力。周末组织周边景区团建放松,增进成员间相互了解。与校方、家长沟通,每周向校长反馈教学进展,通过微信群分享学生活动瞬间,像孩子们科学实验课上的专注、趣味运动会上的笑脸,让家长直观看到孩子成长。面对赞助商广投集团,定期汇报捐赠文具使用情况,孩子们用餐情况,用视频呈现孩子们收到画笔时的喜悦,传递支教温度。

(四)成果导向:聚焦实效,见证成长

教学成果上,完成 28 节基础课、12 节特色课(含科学实验、手工、城市分享等 )。从课程表可见,我们涵盖知识科普、兴趣培养、文化交流等多元内容。学生从起初沉默拘谨,到课堂上主动提问、课后追着老师分享想法,尤其科学实验课、手工课,极大激发他们的探索欲。课余时,队员陪孩子聊天,解学习困惑、疏生活烦恼,给予思想正向引导,助力孩子心灵成长。
团队成果方面,举办校外实践、趣味运动会,开展包饺子活动。带孩子在青山绿水间学知识,合力完成饺子大餐,让他们体验多彩体育、丰富童年。这些活动,不仅是课程延伸,更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感受温暖。

(五)纪律作风:筑牢规范,践行务实

团队纪律上,我带头遵守支教纪律,准时到岗、不接受家长馈赠,同时督促队员执行考勤与安全规定,让 “有纪律才有保障” 成为共识。作风建设中,强调 “实事求是,踏实高效”,带领队员走访学生家庭,记录贫困生情况。遇到语言交流障碍,有队员会用当地话耐心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处境,以务实行动践行支教使命。

三、反思成长,明确前行方向

(一)个人成长:能力提升与认知深化

统筹协调中,我的应急处理、跨群体沟通能力得以提升。与乡村孩子相处,更让我明晰:他们缺的不只是知识,还有陪伴、鼓励与思想引领。尽管条件艰苦,可孩子们坚强乐观,像夜空中闪亮星辰,等待老师用爱与耐心去点亮。

(二)现存不足:问题洞察与改进思路

支教遇突发情况时,部分队员因经验欠缺,需协调在校老师处理;课程适配性有短板,小班孩子年龄小,对高思想层面课程理解困难。后续若再参与支教,要提前加强队员培训,做好突发情况模拟演练;与学校深度沟通、调研学情,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差异化备课,让课程更贴合需求。

(三)未来展望:传承初心,持续深耕

乡村支教意义重大,虽短期难彻底改变教育生态,但能以课程创新、家校联动,为乡村学校注入活力,更通过记录分享,让外界关注乡村教育需求。“壮苗计划” 应持续推进,传承初心,助力壮乡孩子成长。我也愿继续参与支教,深入教育基层,把教育热情传递给孩子。未来一年,我会不断充实自己,若再站上 “壮苗计划” 讲台,希望能传递更有力量的知识与精神,陪伴孩子逐梦前行。

四、致谢总结:感恩相遇,不负初心

感谢 “壮苗计划” 提供平台,让我实现教育梦、收获成长;感谢校方、家长支持,广投集团捐赠,让我们无后顾之忧专注教学;感谢 7 位团队成员,感谢队长的引领,感谢队员们的包容,因为你们我收获了很多快乐,收获了很多成长,收获了特别多的意义。我很开心能遇到你们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群有教育初心的人。一群只为学生好的人。你们真的像是一束特别温暖的光,给学生们传递着光,同时也传递着光热给我。现在我们分别了,我们像天空中散落的星辰,在中国的不同角落,发着我们的独属于自己的光,继续前行,继续传递光热。谢谢你们的陪伴。感谢遇见,但好在我们不负遇见。
支教 12 天,我们给孩子播撒希望,知识扩充、特色课程启蒙是养分,陪伴鼓励帮他们建立自信,让 “走出乡村看世界” 从梦想变为可触摸的目标;于团队,队员在统筹、教学、沟通中突破自我,读懂教育双向滋养的本质,让支教成为青春里鲜活的责任教育;对乡村,短期支教如微小桥梁,课程创新、家校联动注入活力,也让外界看到乡村教育的需求与潜力。而我,在统筹忙碌中,明白初心不是口号,是清晨考勤、课程协调、孩子笑靥,是把 “想做” 变为 “做到” 的坚守。
支教已结束,可传递知识与爱的旅程未完待续。愿这份初心,能在岁月中延续,助力更多乡村孩子逐梦远方,也让我们的青春,因这份坚守与付出,愈发厚重、闪光。

发表回复